首页   通知公告   书目推荐   阅读交流  
 
  相关信息
  - 不断打开那些“错过的风景”
  - 阅读为人生做好心灵准备
  - 什么样的古典范儿最迷人
  - 阅读为人生做好心灵准备
  - 西游的味道
  - 怎样才能真正走进经典
  - 我的科学观
  - 来日方长,时间足够你爱
  - 对伟大作品的阅读,像情窦初开的
  - 在阅读中感受丰盛与幸福
 
 
学会读书,并不简单

日期:2022-10-3 10:05:59
 

作者:华罗庚

 

青年同学们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,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,而我现在还是首先提出“要学会读书”,这岂不奇怪?

其实,并不奇怪。

学会读书,并不简单。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。

切不要以为“会背会默,滚瓜烂熟”便是读懂书了。如果不逐步提高,不深入领会,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!

我认为,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,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。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,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。

我们的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总是比在校学习时间长些,而且长得多。一个青年,即使他没有大学毕业或中学毕业,但如果他有了自学的习惯,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就不会比大学毕业的人差。与此相反,如果一个青年即使读到了大学毕业,甚至出过洋,拜过名师,得过博士,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,自己钻研,则一定还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团团转,知识领域不能扩大,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发明了。

应该怎样学会读书呢?

我觉得,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,首先应当不只看到书面上,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。

这就是说,对书本的某些原理、定律、公式,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,懂得它的道理,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,经过多少曲折,攻破多少关键,才得出这个结论的。

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,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,我自己设身处地,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?

恩格斯曾经说过:我们所需要的,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,不如说是研究;如果离开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来把握结果,那就等于没有结果。

我们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,才能真正懂得结论。只有不仅知其然,而且还知其所以然,才能够对问题有透彻的了解。

而要做到这点,就要求我们对书本中的每一个问题,一天没有学懂,就要再研习一天,一章没懂,就不要轻易去学第二章。

这样学虽然慢些,但却能收到实效。

我在年轻时,看书就犯过急躁的毛病,手拿一本书几下就看完了。最初看来似乎有成绩,而一旦应用时,却是一锅夹生饭,不能运用自如了。

好在我当时仅有很少的几本书,我接受了教训,又将原书不断深入地学习(注意,并不是“简单地重复”),才真正有所进益。

如果说前一步的工作可以叫作“肢解”的工作,那么,第二步我们就需要做“综合”的工作。这就是说,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,真正懂得之后,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,加以融会贯通,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,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。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、贯串全书的精神实质。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,叫做“从厚到薄”的过程。

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:一本书,当未读之前,你会感到,书是那么厚,在读的过程中,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,在每页上加添注解,补充参考材料,那就会觉得更厚了。但是,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,抓住了全书的要点,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,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。愈是懂得透彻,就愈有薄的感觉。

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。这样,并不是学得的知识变少了,而是把知识消化了。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。

我常见有些同学在考试前要求老师指出重点,这就反映了他们读书还没有抓住重点,还没有消化。靠老师指出重点不是好办法,主要的应当是自己抓重点。

我们在读一本书时,还要把它和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去作比较,想一想这一本书给我添了些什么新的东西。每当看一本新书时,对自己原来已懂的部分,就可以比较快地看过去;要紧的,是对重点的钻研;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用的力量也应当更大些。在看完一本书后,并不是说要把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去,而仅仅是添上几点前所不知的新方法新内容。这样做印象反而深刻,记忆反而牢固。并且,学得越多,懂得的东西越多,知识基础越厚,读书进度也就可以大大加快。

沧州医专图书馆 信息技术部 版权所有 Copyright©2012 
通讯地址:沧州市高教区  邮政编码:061001